English

让城市更加现代化

1998-11-16 来源:光明日报 陆彩荣 我有话说

新建的小区不通煤气;区内生活服务设施不配套;区外马路坑坑洼洼,晴天一路灰,雨天满地泥……这并不是在偏僻的小镇,而是首都北京南城西马场小区的真实写照。加大城市基础设施投入已成当务之急——

在中央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的框架内,城市环保和基础设施建设赫然在目,而且列入中央财政预算专项资金支持对象。在启动积极的财政政策之后,中央决定增加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,由年初的80亿元增加到280亿元。

吃水难、乘车难、行路难……,这难那难,关键是我们的投入少,基础设施建设落后

住在新建的楼房内,有水难喝,要拿大桶小桶到楼下去打自来水甚或花钱买水喝;新建的小区不通煤气,区内生活服务设施不配套,居民生活极为不便;区外的路坑坑洼洼,晴天一路灰,雨天满地泥……这并不是在偏僻的小镇,而是首都北京南城西马场小区的真实写照。

建国以来,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,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明显增强,有许多城市已经达到很高的水平,但正如建设部城市建设司副司长李东序所说,从总体上说,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现状、能力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要求,与经济发展的要求还不相适应,在一些方面差距仍很大。

在很多城市里比较突出的是吃水难、乘车难、行路难等等。城市供水设施普遍不足,水厂供应能力差距较大,许多城市管网是50或60年代修建的,东北一些城市甚至是日伪时期修建的,管道太细,老化严重,高楼大厦建起来了,但水压不足,白天水供不上去,夜里才来水,老百姓称之为“夜来水”,只好挑水喝。

公交拥挤,交通堵塞是我国城市普遍存在的现象。随着人口的膨胀,车辆的迅速增加,城市道路增长满足不了城市飞速发展的需要,交通堵塞越来越严重,成为城市病的重要表征。

还有一个很突出的矛盾,城市垃圾和污水处理是城市建设最薄弱的环节,影响了人民的正常生活,而且污染了环境。这个问题在群众越来越注意生活环境的今天日益突出。北方地区供暖问题也并未彻底解决,全国的供热率平均只有23%—24%。也就是说,还有70%以上的人靠煤炉取暖,不仅改善不了环境,还污染了环境,浪费了能源。

这些难,集中反映在城市基础设施满足不了经济迅速发展,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要求。在城市,人们对改善城市基础设施的呼声最高,群众来信中要求解决这方面问题的投诉最多。

城市基础设施已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制约因素。尽快改善城市基础设施,不仅是城市发展的客观需要,也是党和政府关心人民生活,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具体体现。城市基础设施工程是德政工程、民心工程。

加大投入,拉动国民经济发展,提高人民生活环境质量,促进现代化建设

长期以来,城市基础设施投入不足,主要是因为没有一个稳定的资金来源。在政府投入上,一直只有城市维护税和公用事业附加。1997年,这两项相加只有246亿元,这当中还包括解决城市建设维护管理人员的工资开销,只有三分之一左右真正被用在城市设施的维护、管理上。投入不足,导致城市基础设施连简单的再生产都很难维持,更不要说扩大再生产了。

90年代以来,各级政府为改善城市形象,采取许多办法挤出资金投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,有的城市提出人民城市人民建,动用社会力量筹措资金修路、购公交车等,扩大了一些能力。

为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,中央在这次加快全国基础设施建设中,决定安排280亿元资金,用于城市供水、燃气、供热、污水处理厂以及城市道路建设。在1000亿的特别国债中占了28%,中央政策重点在向城市基础设施倾斜。通过加大投入,加快改善城市基础设施,提高人民生活环境质量。这是政府行为的具体体现,从原来的投项目转向投基础设施,是政府履行职责的体现,这不会引起通货膨胀,也不会引起产品积压。

这样大规模地投资基础设施建设,是建国以来从未有过的。这样会对我国城市基础设施状况的改善起到重要作用。李东序介绍说,我国城市化水平只有23.5%,改善基础设施对实现现代化意义重大。现代化关键是城市化,城市化最重要的是基础设施配套化。完善的基础设施,优美的生活环境,齐备的社会服务体系是现代化的必然要求。人改造环境,环境也能改造人。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,在改善生活环境的同时,也会对我国精神文明建设起到推动作用。

中央的正确决策得到了全国上下的一致欢迎,各地积极支持中央的决策,采取有力措施,加快项目准备工作。由于这些项目基本上都是配套和在建工程,对国民经济的即期拉动作用会很明显,这将有利于全年经济发展目标的实现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